大家好,我是鹏辰教育的澎老师,最新收到不少小伙伴咨询的”深圳入户新动向!“,今天,我就和大家详细分享下这个话题。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深圳市2019年底时常住人口1343.88万人,相比1979年的31.41万,深圳的人口规模40年间增长约42倍。
而在今年4月底召开的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中,深圳市市委书记在报告中释放出以下信号:
1、更加注重人才的吸引
在近几年的报告上,深圳人才红利一直都是重要的研究对象,在专家们看来,深圳作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只有吸纳更多人才,才能推动人口与产业、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有了人才,深圳的未来才有更多可能性。
所以,我认为,深圳入户政策越来越倾向于人才引进入户,同时对于高学历、高技术类人才,会给予很好的入户待遇也是无可厚非
2、深圳人口引进政策调整
教育、医疗、养老均在承压
作为入户政策几乎最为宽松的一线城市,此前,若干信号亦在提示深圳人口政策即将调整。
2020年初,深圳积分落户审批暂停,深圳市人社局在回应市民提问时反馈,待人才引进政策修订完善后才会重启;而来自深圳警方的消息称,受名额限制,近两年父母随迁入户亦有积压。
深圳市发改委近日答复市人大代表建议时称,深圳迁户门槛条件设置需与深圳综合承载能力及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相适应。
伴随户籍人口的持续增长,也在让深圳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基础配置开始感受到新的压力。大规模的中小学建设、医院建设和轨道交通建设,正在快速推进之中,但上述民生领域供需矛盾依然较为突出。
3、深圳市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
教育:新增学位数量和增速均居全国首位。
“十三五”以来,深圳新改扩建198所公办中小学、新增近400所幼儿园,新增39万个学位,基本保障全国最大规模移民城市常住人口的入学需求。
但每年涌入深圳的数十万新增人口和24万新生儿,使得深圳学位仍存在供需矛盾,教育质量均衡化发展亦是焦点。
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位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全市基础教育累计新增公办学位64.1万个,新增学位数量和增速均居全国首位。
深圳人大代表杨瑞表示,深圳这几年在教育上面是有“欠账”的,但从“十四五”规划来看,教育的“欠账”是一定会补上的,这也是市委市政府对深圳民生项目大力度重视的一个重要信号。
医疗:累计投资1500亿元,资源配置大幅增加
医疗曾被称为深圳民生领域“短板”,但经过十年医改,通过政府持续投入,深圳医疗短板在补齐,大病不出深圳基本实现。
“十三五”期间,深圳政府持续加大卫生健康投入保障力度,累计投资超过1500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2.51倍。
深圳规划117项医疗卫生建设项目,新建项目重点向原特区外倾斜,83项布局在原特区外,完成33家医疗卫生机构新改扩建工程,新增三级医院23家、社康机构125家。
养老:深圳人口老龄化增长快密度高
截至2019年底,深圳全市有33.76万户籍老年人,还有大量来深居住的非户籍老年人。深圳迫切需要加快应对老年化的布局。
截至2020年6月底,深圳市共有养老床位12879张,能够有效满足深圳老年人养老床位的需求。对未来深圳居家社区养老规划,深圳市民政局表示,将以便捷化为方向,构建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网络”。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深圳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也将越来越完善!到时,已经成功入户深圳的人,或正在办理入户的人将会越来越幸福!
以上就是对”深圳入户新动向!“的详细解答了,还有更多关于深户咨询的问题,欢迎随时咨询我哦!
澎老师:19928784273
24小时免费咨询热线:4006168217
港之龙运营总部地址:深圳市龙华区清龙路港之龙商务中心A座402-406清湖地铁站A出口(龙华民政局旁)
宝安校区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创业一路宏发中心大厦23A25